海浩网论坛

标题: 找本书,电子版的~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Commando    时间: 2002-10-23 16:17:40     标题: 找本书,电子版的~

王余光、邓永秋的《名著的选择》哪里有下载?
作者: joyt    时间: 2002-10-24 13:17:17

《中国经典十种》杂谈

徐雁平

葛兆光先生在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了两本书,一本是《汉字的魔方:

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学札记》,另一本是《中国经典十种》。前书1999年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修订版,在书店还能觅得,后书则不易见到,极希望葛先生能将它在大陆重印一下。当然,《中国经典十种》并不像葛先生近年出版的《中国禅思想史:从六世纪到九世纪》、《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、思想与信仰世界:中国思想史第一卷》、《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》等著作那样精深和系统,希望它能重印,不是单从此处着眼,而是觉得它在目前这个社会很可能有另外一种建设意义。

葛先生在《中国经典十种》的“后记”(写于1992年岁末)中说,这本书是在“为清华大学全校学生所开选修课‘中国文化名著导读’讲稿基础上修订而成的”。这门选修课,他大概上了好几年,因为他在1999年1月所写的《感受经典:一个教师的阅卷笔记》(载《东方文化》1999年第2期)一文中,还谈到他讲这门课的感受。

葛先生这本讲义的十个主题是:

《周易》:占筮与哲理

《论语》:礼与仁

《老子》:道的哲思

三礼:规范、秩序与理性的生活《淮南子》:牢笼万象的体系

《史记》:伟大的历史著作

《说文解字》:认识汉字之门

《黄庭经》:寻求永恒生命
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:佛教袖珍宝典《坛经》:中国禅的宣言

至此,我们就会很自然想到朱自清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所写的《经典常谈》,一前一后,两位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的老师关注同一个问题,也算是一种很有意思的巧合。其实,在《经典常谈》问世之后,这类普及提高型的著作难得一见,《中国经典十种》可以说是在五十年后对前贤著作作了一种积极的回应。葛先生说他的这本书并不是冷饭重炒,“其一,朱先生是依照一般国学理路设计《经典常谈》结构的,而我则是按照我对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理解来选择介绍书目的,因而各侧重点不同;其二,朱先生逝世于四十年代末,近五十年来,学术飞速发展,资料不断发现,我在此书中尽可能撷取新的研究成果与资料考证,至少在新旧方面各自面貌不同[略]。”宽泛地说,无论是《经典常谈》,还是《中国经典十种》,基本上可入导读书目一类,这自然能与“辨章学术考镜源流”的传统目录学挂上钩,但在梳理这一源流时,有一种特别的现象应予注意,那就是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,以推荐中国经典的导读书目(或必读书目)层出不穷,自胡适、梁启超,到《京报副刊》征求青年必读书,以及章太炎、黄侃等等,都在这种书目里显现出他们的导师心态,八十年代后,这类书目还有不少,这在王余光先生编撰的《名著的选择》里能见到大概。导读书目如此层出不穷,肯定与新旧文化转型、新旧教育体制变更等因素有关,它们是造成学生或读书人疏离经典的重要原因,于是导读就暗含着一种“补传统文化课”的意图。葛兆光先生在清华大学被指定为学生开“中国文化名著导读”课,极可能与大学里的人文素质教育有些关系,这也是对新教育体制缺失的一种补正,但对于清华而言,要重现昔日文理并盛的荣光,真的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,葛先生做的工作,想必就是“为大于其细,图难于其易”吧。

开列书目,指导阅读,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行为;有时回过头来看,似乎也能看出一些名堂来。譬如黄侃先生说“八部书外皆狗屁”(八部书即《毛诗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周礼》、《说文解字》、《广韵》、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、《文选》);譬如张舜徽先生在《汉书艺文志通释自序》中说:“余平生诱诲新进及所以自励,恒谓读汉人之书,必须精熟数种以为纲。一曰《太史公记》,二曰《淮南王书》,三曰《汉书艺文志》,四曰王充《论衡》,五曰许慎《说文》。【略】精熟此五家之书以立其基,而后可以博涉广营,汇为通学”。从中我们不难觉察到他们的治学范围和治学途径。《中国经典十种》虽不能全面反映葛兆光先生的学术,但这十种经典的覆盖面也能稍见他读书之博,他数年后撰写中国思想史的气势思路也能在此略见一二,而重视利用考古资料的方法也在后来更进一层。书中的一些观点,如讲《淮南子》提到中国古代宇宙观念是自然、社会与人三位一体的“同源、同构、互感”观念;讲《说文解字》“玉”部所收一百四十八字,推测古代确有一个“玉器时代”以及断言“玉”的丰富的文化意蕴等,都在中国思想史的撰写中得到充分展开。做指导阅读经典的工作,当然要指导者在某一方面学问做得好,有十分的学问说七分的话,与有七分的学问硬撑着说十分的话,给人的感觉当然不一样;而且指导阅读,也就用不着使出浑身解数,如此才不至于让学艺者望而生畏。葛先生在导读十种经典时,针对不同的书,颇采取了一些叙讲策略,如讲《论语》、《史记》等稍为大家熟悉的书时,开门见山直入主题,而在讲《黄庭经》、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时,先对背景性的道教、佛教知识作一些介绍,而且每一书注意的重点也有相应的变化,因而整体上看来是游刃有余但绝不卖弄。

好像有“行家一出手,便知有没有”的说法,葛先生讲每种经典的“开场白”都比较抓人,引渡得比较自然。感受经典,自然不能停留在《中国经典十种》本身,故他在书末还特别附录了一种书目,每一经典列注几种比较好的版本或一两种好的研究著作,“因为我依然相信会有人要读这些书的,只是时间早晚、读者多寡的问题而已。我不相信这些中国经典已经到了专家之外就没有人研究、甚至没有人愿意阅读的地步了”。梁启超当年开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时,曾说过一句颇为激愤的话,说不读他开列的那些书,就不配称中国人,相较而言,葛先生的心态要平和得多,因为读书人中总有一些对中国经典有些兴趣的,在他们读了相当多的概论性或研究性著作之后,只要他们在进步,总会有一天有“却笑从前颠倒见,枝枝叶叶外边寻”的觉悟,转而直面经典,自己去寻求本源性的思想。只不过这种颠倒的阅读的方式和当今社会的急功近利的风气,命中注定了中国经典门前冷落的景况。葛先生虽静心等待的自信,但也有在《感受经典的感受》一文中流露出的深深的无奈。

2000年7月10日




电子版在中山图书馆 有,但不免费。
作者: Commando    时间: 2002-10-24 13:37:54

别处没有免费的吗?
作者: joyt    时间: 2002-10-24 13:42:27

sorry ,没找到。请网友帮忙,有消息马上发。
作者: Commando    时间: 2002-10-25 09:29:27

多谢斑竹!




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(http://bbs.highot.net./) Powered by Discuz! X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