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浩网论坛
标题:
来贴几篇我的诗词评读, 不喜欢的话, 说一声, 下次不贴了. (四)
[打印本页]
作者:
Aiming
时间:
2003-1-25 12:44:52
标题:
来贴几篇我的诗词评读, 不喜欢的话, 说一声, 下次不贴了. (四)
这是我在第一个论坛上做版主时写的. 有兴趣的话, 可以去看看. 下面贴出全文, 但一些链接的东东都贴不过来了, 望谅.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词《兰陵王》,兼与米饭兄论格律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兰陵王》
山望远,
痴人还把归鸿盼。
小桥边,
步行慵懒,
投石问水水无言,
满目春色黯。
忧烦,
直挂眉端;
难,难,难,
写遍愁眼。
还忆枝折扬柳岸。
不伫问西风:
清寒可否减?
摒却凄苦,
无语珠泪可入笺?
望暮云渐残,
霜渗晚天。
秋树冬枝月影乱,
正一地斑斓。
伶俜,
寻路还,
自临风把笔,
对窗请盏,
诗酒凄尽月更寒。
看雪照冰河,
泪洒荒原,
齐怨晨枝:
鹊何由,
啁啾欢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这已经是很久前写的了,我没有想过要更深地分析它。直到米饭在论坛里跳出说:“想赞叹几句,不过还是实话实说,笔力自是不错,只是与这个词牌的调调似有所不协哦”。
哦?与词的调调有些不协?
于是广抄穷积,得四百余字,如下:
“兰陵王这个词牌,取名于北齐兰陵王的故事。
“北齐文襄帝之长子长恭,封兰陵王,为人勇敢善战,但貌如女子,自觉容貌不能威慑敌将,便雕木面具,临阵蒙上。击败周师于金墉城下。
“其实《兰陵王》并不是象《满江红》一样,调意需高亢激越。——词牌中这种对内容要求有限制的固然有一些,但并不多。其原因,主要还是出于音律的限制,比如满江红词牌的音律就高而奔张,如果作小女子状舞于高台,就不成体统了,所以唱《满江红》当助以歌妓舞剑。
“现在写词不是用来唱了,所以这方面的要求不是非常明显。况《兰陵王》只是词牌上看来有些豪放之外,其实内容却是柔婉的。比如宋词名家周邦彦的《兰陵王》,也是这个词牌的名篇,就写的是离愁,有“念月榭携手,露桥闻笛,沉思前事,似梦里、泪暗滴”之佳句啊。
“其实,这一首尽管是我颇自得的作品,从词牌上讲,也实在是有些问题的。比如,《兰陵王》词牌要求用的十八个仄韵,是全仄的。而我所用的,是平声韵,中间还有数字用仄。所以,单单说用韵,就有不妥当的地方。”
这是关于《兰陵王》词的“调调”的解析。没想到的是,我误会了米饭的原意。于是他回道:
“米饭不是这个意思啦,以前读过《 樵隐笔录 》其中说过清真咏柳(就是兄举的这首),其词凡三换头,至末段,声尤激越,只有教坊老笛师能奏出词所欲达的效果。
“米饭不蕴声律,但记得如是,所以写这词牌时,一定是选用入声韵部,领字处的去声用法也很注意。很少用变格(上、去声)。
“个人以为,词到现在确实已经遗失了唱的部分,但对于词牌的选择还是要谨慎的。兄用的这个变格我真的没见过,哈哈,恕米饭无知吧。”
这才明白,米饭之“调调”,实指“音律”。于是,引经据典,又得字逾千:
“查<<钦定词谱>>,<<兰陵王>>词牌共两正格,四变格,其词牌源自于秦观<<兰陵王·雨初歇>>,一百三十一字,未句为七字。但通常以周邦彦的《咏柳》为正格。而秦观之作仅为参照。
“此后,辛弃疾作《兰陵王·一丘壑》与正格有四处不合韵的地方,作一变格。——等等,凡如是。变格者众。
“说到此词的变格,当不得不说周邦彦。想秦观始作此词,最后竞未定为正格,实在是因为周邦彦此人极工音律,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。他总是对词牌、格律一考再考,曾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,确定了各词调中每个字的四声,连同为仄声的上、去、入都不容混用。可见此人之严谨。此至后世既评之为“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”。
“古人做词的变格,势必依音律而为之,舍周邦彦、东坡、辛弃疾此等人物,轻易变格,是为他人所笑话的。所以,词谱中所录变格既少,且俱为名家所创。
“今天的词,再按古律,再翻着词谱,力求与前人一一对应,估计当世能为词为曲的人,所剩无已,而要做变格,且不至于见笑于周邦彦此等名家,估记已经无人能为之了。更甚者,要做一两阙“自度”,更是异想天开。
“如果我们如此考究,古体诗词只怕在象牙塔里也会被尘封了罢!
“我做此《兰陵王》时,也是参照了周邦彦的《咏柳》。当时却没有谱,因而只是在韵脚上稍有留意。我甚至将上阙第九句写成了“难,难,难”三个字。这如果要放在古代,乐师估记是要当众摔琴了。不过,仅以词义及文字而论,这三个字却用得适宜。读起来也不拗口。于是,当时便这么用了。但米饭兄就算是找遍典籍,估记而查不出这样的用法来。
“——何妨?!你我二人又会依律唱之么?
“米饭兄对音律、格律的考究和学识是我所佩服的,但在是否依韵作词这个问题上,却有分歧。这个分歧古已有之,今则更甚。因为古人起码还懂古音律,今天古音律已经失传了,所以,是否有必要依韵,便是关乎于古体诗词的存亡的问题了。”
米饭接下来的贴子中,对我褒扬过甚,再贴出来,怕是要贻笑大方了。故不再贴。但米饭有一句“未蕴而变,自欺也。知律而变,智者之道也”,实为良言。“未蕴”者,无以蕴籍也。看来,于“变”与“不变”一道,米饭兄还有自有法度的。
然而,试看如今网络,古典之风日衰,能依律做词者已少之又少。此也罢了,倒是许多人,未得词中三昧,却已有求变之心。如此操之切切,如何能求得诗词之精义?
变向不变求。不变者,万变之所源,亦万变之所归。习诗词之法度,若蚕虫之结茧,若无结茧于前,何有破茧于后?
故,知律而变,智者之道也。
欢迎光临 海浩网论坛 (http://bbs.highot.net./)
Powered by Discuz! X2